閱讀漫談23~話說劉伯溫

2008092117:41

 

 


 

話說劉伯溫
 

中國歷史上有三大軍師,分別是周朝姜子牙、三國時代諸葛亮和明朝開國國師劉伯溫。三人均能預測天機夜觀星象呼風喚雨,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扭轉乾坤的輔佐主公開創偉大基業,我向來對這三位謀略者相當好奇和興趣濃厚,今日就大略先來談談劉伯溫這個人。

劉基字伯溫生於元朝末年,浙江青田縣人,曾任江蘇高郵縣的縣丞,到職半年,眼見元政腐敗不得民心,棄官歸隱山林,回到紅羅山下,閉門苦讀博覽群書,天資聰穎過目不忘,書幾乎一讀就熟一讀就通,野史相傳他曾偶然於山洞石室中獲得許多奇書寶典,並拜西山古佛寺和尚周顛為師,習得治國平天下的戰略奇術,他於朱元璋擴張之際求才若渴之時,曾經吟唱一首歌~
 

壯志啊!           如同貫日的白虹!

賢才啊!           願意為國而建功!

世事啊!           紛亂中崛起群雄!

災荒啊!           使百姓饑餓貧窮!

星光燦爛啊!  照耀著光明國運;

人才濟濟啊!  而今在金陵集中。

龍蛇相雜啊!  玉和石有誰來分;

知音的人啊!  自能辨賢魯愚聰!
 

後來出山擔任朱元璋隨軍參謀,對於許多攻伐的戰略,及日後明初各項制度的建立,有其卓越的貢獻。劉伯溫向來極推崇漢朝張良,希望自己如同張良協助漢高祖一樣,幫朱元璋打天下,他一向喜以張良自居,席間曾於朱元璋面前作此詩

曾對湘江細玉簪,湘君昔灑淚斑斑:

漢家四百年天下,盡在張良一借間。
 

他以當年張良見漢高祖時以筷子代為設計攻楚的典故代入詩中,並藉此一抒胸中大志和一片赤誠。可惜中國歷史上許多開國君主都是能同患難卻無法共榮貴,漢高祖劉邦是,宋太祖趙匡胤也罷,明太祖朱元璋亦然,朱元璋在得天下之後,帶著李善長、宋濂和劉伯溫等人,至歷代帝王祠祭祀獻酒,祭後信步走到歷代功臣祠參觀,偶然指其中一泥像,問左右隨從,

此為何人?   回:「張良」

朱元璋聽後,盛怒破口大罵:「什麼? 他是張良! 漢初有三傑,三人中他最得漢高祖的信任,韓信封王,他明知不妥,卻不加以勸諫,後來韓信犯過,罪在不赦,他又不能保救功臣,這算什麼功臣?」
 

朱元璋怒氣沖沖盡數張良不是,一旁劉伯溫冷汗直冒心中有說不出的難過與痛心,因為眾人皆知他向來以張良自居,自己也效法張良幫朱元璋開創頂天基業,照理說功勞不小,沒想到朱元璋似乎指桑罵槐,對待功臣的態度竟是如此惡狠,想到自己未來的處境與前途,不覺惶恐起來,於是萌生隱退之心,意圖遠離政治是非之地,稱病辭官去也,這是相傳劉伯溫終老的說法之一,另有一說他為胡惟庸所害身亡……
 

劉伯溫學識淵博,除流傳至今大家耳熟能詳的「燒餅歌」外,尚有許多著作~

1.《鬱離子》

為中國古代極為重要的寓言專著,劉基藉這些故事向世人傳達了他的政治思想與治國理念。希望有朝一日,書中的理想能實現,世界就會達到盛世文明之治。

2.《覆瓿集》

作於元末,主要反映了詩人在干戈搶攘之世憂國憂民的情懷,即便是山水詩作,也與一般詩人筆下的清麗俊爽、天然意趣的風格不同,往往帶有一抹淒清凝重的色彩。

3.《犁眉公集》

後期的作品主要收集於此,以嗟衰嘆老為主。大多作於仕途多艱、人生失意之時,卻具有濃鬱的浪漫色彩。其中大部分是詩歌,而誦讀之會深感大多情調低沉,充滿憂愁。

4.《寫情集》

多寫闊大境界,多用凝重的色調,表現深沉勃鬱的情懷,從而構成沉鬱蒼涼的藝術風格。

5.《春秋明經》

萌于元末習舉之時,寫定于明初,自然受到當時被懸於令甲的胡傳的影響,雖未提及三傳,而體現了焚香對六籍,直接披覽原典的宗經精神,但由於他和胡安國等人一樣,視《春秋》爲經世之大典,明經是申明已義的手段,因此,實質還是離不開三傳,對其有所汲取有所發展。

6.《百戰奇略》

是一部以論述作戰原則和作戰方法為主旨的古代軍事理論專著。

7.《時務十八策》

是部論取天下之策,劉基把朱元璋從群雄爭奪地盤的地域戰爭,提高到為爭取帝王之業而建立統一政權的戰略步驟。

8. 《火龍神器陣法》.

是部中國明代關於火藥﹑火器技術的專著。該書詳細記述了火藥配制﹐火器種類﹑性能及其使用方法﹐反映了明代軍事技術的發展概況。為中國古代一部軍事技術名著﹐在軍事技術史上有其重要地位。

                                                         L.sf寫於2008.9.21

 

Ps.部份內容擷自大明英烈傳和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8050207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