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漫談32~詩中有雨,雨中有詩

2008102821:08

 

詩中有雨,雨中有詩  


/白居易/夜雨~

早蛩啼復歇,殘燈滅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
 


中國古代文人很擅於借物寄情、借景抒心,所以「雨」在詩詞歌賦中經常是少不了。白居易的這首〈夜雨〉,透露一種孤寂和零落之苦,夜半輾轉難眠隔窗傾聽夜雨的心情。境由屋外漸入屋內,再由室內回到室外,聞其聲如臨其境,將夜雨描寫得淋漓盡致。  


還有一闋詞也是以聽「雨」為主角,蔣捷的〈虞美人〉~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從年少輕狂到二鬢斑白,不同年齡不同階段不同情境不同心情,聽雨的感觸也大相逕庭,人的一生何其複雜和漫長,然而在蔣捷的筆觸中,就這麼化為三幅聽雨的人生山水,每幅畫都反應了他走到不同人生里程之不同心境,讓人讀來情有所感,心有戚戚!就像眾人常云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的心路迂迴……


/韋莊/金陵圖~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李商隱/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劉禹錫/竹枝詞~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另外還有一首是豪邁不羈的大文豪蘇軾寫的〈定風波〉~

(三月三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仗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樹林中,驟雨拍打著枝葉,不停的發出聲響。破屋簷下躲雨的人七嘴八舌的說:「怎麼突然下起一場怪雨,來的真不是時候,雨聲滴滴答答的,聽起來都讓人覺得好煩。」

同行中有個名人蘇軾,他不想聽同伴的嘮叨,又看著雨勢漸小,便柱著柺杖,穿著草鞋往雨中走,同伴都勸他別這麼做,小心染上風寒,蘇軾不跟同伴辯解,走向雨中邊吟唱詩歌:「有什麼好怕的,給我一件簑衣,往後就可以擋風遮雨,這樣也就過了一生,風雨有什麼好怕。」


蘇軾就這麼走入林裡雨中,忽然一陣微寒春風向他迎來,剛剛喝下暖身的酒意全都吹跑了,換來一身微冷涼意,此時天色漸晚,西下的落日隱靠著山頭,蘇軾心想:「該繼續走了…」驀然回首來時路,只見遍地剛被雨水打落的枝葉,天氣一瞬間又回復寧靜,不見狂風,不見暴雨,也沒有大晴天。


人生其實不就像蘇軾描寫的詩歌嗎?誰的人生不曾有過幸福、美滿和快樂,誰的一生不曾遇到挫折和困頓,重點是在這些過程裡是抱持怎樣的心態去面對,有人認為挫折使人生變得多采多姿,有人將痛苦煎熬視為幸福的前兆,蘇軾是以豁達輕鬆的心迎向每個轉折,而我們呢? 哈哈……說時容易做時難,盡力而為吧!

Ps.部份內容擷自知己出版/宋詞,我的憂鬱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