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漫談51~《萬歷十五年》和《中國大歷史》

2009011409:24


 

  常去的圖書館在入口處設有一展示用的四層書架,上頭有一標題寫著「四季閱讀」,館內每一季都會推出一個主題,這回冬季主題是關於中國歷史的典籍,其中還特別撰文推介一位當代知名的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並展示其著作《萬曆十五年》和《中國大歷史》等書。 
 

《萬曆十五年》/黃仁宇著/食貨出版

很少人這樣觀察歷史,更少有人這樣寫作歷史,作者黃仁宇先生窮盡30年心血,出入典籍,宏觀細究,以超然獨到的眼光俯瞰古老的中國,將中國的糾結、迷惘與困惑,纖纖畢現的開展在讀者眼前。《萬曆十五年》英文版在1979年由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被美國許多大學採用為教科書,另有法文、德文、日文等版本,在台發行迄今已多達20餘版,是黃仁宇著作中最暢銷的一本。 (擷自圖書館專文介紹)  


《中國大歷史》/黃仁宇著/聯經出版

黃仁宇先生繼《萬曆十五年》後,從1984年開始撰寫,對中國的歷史與文明進行系統的分析與解釋,1987年定稿和1988年出版。《中國大歷史》涵蓋了從史前到當代的歷史發展過程,雖然是通史性的論著,卻突破了傳統通史的格局,寫作方式上,仍然保持黃仁宇一貫風格,從小事件看大道理,從長遠的社會、經濟結構觀察歷史的脈動,從中西的比較提示中國歷史的特殊問題。解釋觀點上,黃仁宇先生仍然秉持他的「大歷史」角度,注重人物與時勢的交互作用,理念與制度的差距,行政技術與經濟組織的衝突,以及上層結構與下層結構的結合,他以獨到的歷史眼光,賦予悠遠遼闊的中國歷史一個現代的生命,不但引人入勝,而且發人深思。(擷自《中國大歷史》一書封底簡介) 


黃仁宇一九一八年生于湖南長沙。抗戰期間及戰后,曾擔任國軍下級軍官十年;自成都中央軍校畢業後,任陸軍第十四師排長及代理連長。一九四三年加入駐印軍,任新一軍上尉參謀。一九四四年五月曾在緬甸密支那負傷,受頒陸海空軍一等獎章。抗戰結束,任第三方面及東北保安司令長官司令部少校參謀。一九四六年參加全國考試後,獲保送入美國陸軍參謀大學;畢業後曾任國防部參謀。一九五零年以中國駐日代表團少校團員的身分退伍。再度赴美後,于密西根大學攻讀歷史,獲博士學位(一九六四)。曾先後在南伊利諾大學和紐約州立大學任教,又曾任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副教授及哈佛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


著有《萬歷十五年》,《中國大歷史》,《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地北天南敘古今》,《放寬歷史的視界》,《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等書。曾參與《明代名人傳》及《劍橋中國史》的編寫。  


有關黃仁宇的作品,若對歷史有興趣的格友們,不妨找來看看,我看過其中的《萬歷十五年》、《中國大歷史》、《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資本主義与二十一世紀》,與其他歷史學家不同之處,其一他看中國歷史著重綜合性,善用歸納法來宏觀不同階段的歷史,探索不同階段的歷史於整個中國歷史所具有的關鍵意義,其二亦因將中國史料高度的壓縮,使其構成簡明而前後連貫的綱領,形成與西歐史及美國史相互比較的幅度與層次。由於黃仁宇先生旅居國外多年,其著作除以中國史料為研究根本,更是融合諸多國際觀點,更見細微、客觀與多元,現擷錄其書中一段話,大家可以體會其撰寫中國歷史書籍的精神與態度


其實我們對中國現代史的看法,到目前為止,對蔣介石、毛澤東與鄧小平的觀點亦無非出自個人的愛憎,可是他們代表廣大的群眾運動,所得成果又大都已成為事實,不可逆轉,那我們就應當考慮這些群眾運動之積極性格及其前後連貫的出處,不能全以本人之恩怨或愛憎當作歷史之轉捩點了........


在《中國大歷史》中,黃仁宇先生共以二十一章節來綜觀中國歷史,他在第十四章描述明朝所下的標題是『明朝:一個內向和非競爭性的國家』,並在本章前言寫道..


明朝,居中國歷史上一個即將轉型的關鍵時代,先有明成祖遣鄭和下西洋,主動與海外諸邦交流溝通,後有西方傳教士東來叩啟閉關自守的大門;同時明代又是一個極中央集權的朝代,中國歷代各朝無出其右者,而明太祖建立的龐大農村集團,又導向往後主政者不得不一次採取內向、緊縮的政策,以應付從內、從外紛至沓來的問題。這些發生在有明一代錯綜複雜的歷史事件,使明朝歷史具備了極縱橫曲折的多面性格,致令學史者必須謹慎細心地釐清,才能洞見真相。


眾人皆知若對中國歷史有濃厚的興趣,除從正史(即《二十四史》/ 詳見備註著手外,可再從許多當代史學家的研究專著中,獲取更多新的見解、剖析和元素,可藉此開拓更寬廣的視野。閱讀歷史其實是一件很好玩的事,不論是大道理和小故事,不論是古人、今人、外國人、哪國人,不論戰爭是打得死去活來或以智取勝,不論是英雄美人或千古奇人才子等等,我們不必出遠門,就可以自由自在穿梭古今,想和誰打交道就去閒逛,想偷取誰的智慧就去串門子,何樂而不為也..........


                                               L.sf寫於2009.1.14

 

 

 

備註:《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公元前2550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紀傳體編寫。在中國古代「二十四史」被稱為「正史」。「正史」這個名稱見於《隋書•經籍志》:「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當乾隆皇帝欽定「二十四史」以後,「正史」一稱就被「二十四史」所專有,取得了「正統」史書的地位。

 

1 史記/ 司馬遷
2 漢書/ 班固
3 後漢書/南朝宋 范曄
4 三國志/ 陳壽
5 晉書/ 房玄齡等
6 宋書/南朝梁 沈約
7 南齊書/南朝梁 蕭子顯
8 梁書/ 姚思廉
9 陳書/ 姚思廉
10 魏書/北齊 魏收
11 北齊書/ 李百藥
12 周書/ 令狐德棻等
13 隋書/ 魏徵等
14 南史/ 李延壽
15 北史/ 李延壽
16 舊唐書/後晉 劉昫等
17 新唐書/ 歐陽修、宋祁
18 舊五代史/ 薛居正等
19 新五代史/ 歐陽修
20 宋史/ 脫脫等
21 遼史/ 脫脫等
22 金史/ 脫脫等
23 元史/ 宋濂等
24 明史/ 張廷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