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電影《投名狀》與《匈奴》一書之殘殺降兵
今天正巧瞧見《投名狀》之重播,因而好好再細看一回,劇中最精采片段之一,當屬趙二虎充英雄的甘冒生命危險潛入蘇州城,意欲勸降死守蘇州的太平軍,太平軍守將捨身成仁,託付趙二虎遣太平軍子弟回鄉務農,放過蘇州城的老百姓,趙二虎答應讓他們活著,因而太平軍敞開城門輸誠投降,不料大哥龐青雲看法相左,並未打算收編降軍或放他們返鄉,死守蘇州城的降兵饑餓難耐,多生四千張嘴就短少四千人的軍糧,龐青雲只跟何魁借來十日糧,急欲趁快搶攻南京,這四千降兵頓時成為消耗軍糧的絆腳石,因而不管趙二虎曾對降軍做何承諾,以鎖鍊將趙二虎綑在祠堂,任他瘋狂的咆哮怒吼與反對,仍將手無寸鐵的降兵一一殘忍射殺,讓趙二虎成為背信棄義之徒,造成兄弟間永難解開的心結。
無獨有偶近日讀《匈奴》一書,亦曾提到李廣與其下屬剖心論及,他生在軍人世家,熱愛戰鬥,快進棺材的人對封不封侯早已不在意了,真封了侯又如何?他只在意匈奴,只求有生之年能和匈奴單于打一場痛痛快快的仗。這位眾人皆知的飛將軍李廣,幾年前曾遇到一位著名的望氣師,反問他這生有無做過很後悔的事? 他想到當年在當隴西太守,羌民造反,勸誘叛民投降,可是在他們投降之後,他卻殺了那八百多個羌民,這是李廣從軍以來殺敵上萬,最大的遺憾。那位望氣師說,人最大的罪過莫過於殺投降的人,因為他們手無寸鐵,絲毫無反抗能力,死也難以瞑目,況李廣還承諾在他們投降之後,會給予他們安逸的生活,結果呢!
李廣就同龐青雲一樣犯下勝之不武的錯誤,雖戰場上兵不厭詐,卻也突顯其殘暴不仁失守信義的人格特質,所以最後二人皆落得下場悲涼,李廣曾後悔慨嘆,當時他太年輕,殺氣太重,此後即經常提醒自己絕不再錯殺一個敵人。龐青雲義正嚴辭的誇口死了蘇州四千人,卻救了南京百萬人,但後來派人滅殺趙二虎,再也難自圓其說,功名在前方,忠義和兄弟擺二旁………且經屠殺毫無抵抗能力的降兵,再迎戰其他敵軍時,敵方無不奮戰再也不肯投降,拼死也要力敵到後一刻,因為戰死好歹勝過投降而死,強過被騙而亡,是不?
L.sf寫於2009.6.13
Ps.圖片擷自financenews.sina.com轉貼非商業用途,將於數日後移除,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