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漫談15~談傳統婦女之束縛

2008062516:58

 

 

談傳統婦女之束縛 

 

從《蒙娜麗紗的微笑》電影和《小腳與西服》一書談傳統婦女之束縛

                    

《蒙娜麗紗的微笑》電影中,西元1953年一位初出茅廬滿腹教學熱忱的藝術 史女 教授,隻身來到東岸衛斯理藝術學院任教,這間看似學術前衛的女子學院,實為保守傳統的新娘學校,即使女教授盡可能在學術或思想上傾囊相授,仍很難突破封閉陳舊的藩籬,眼睜睜看著優秀女弟子放棄再深造的理想,臣服於傳統與父母的期望,捨棄夢想選擇走入婚姻,故事裡清晰可見當時背景時空下,女性在學業、思想與婚姻上仍飽受社會、家庭、道德和價值觀的束縛,女主角眾多優秀弟子之一,甚至在校內報紙上撰文對她大肆評擊,破壞女性傳統美德的罪人,意圖毀壞校風與渲染新潮流,讓女教授氣得欲哭無淚,她不是為了一己之私,根本也無利可圖,只是想讓這些學生懂得為追尋自己理想展翅高飛,但在舊風氣和晦暗時空下,仍是力不從心難挽狂瀾,但是她代表著日後為女性開拓新思維新視野的先驅之一。

 

當然我並不意指所有傳統的美德與枷鎖都是不好的,而是要在不違反女性的自由與思想的前題下,1950年代的美國婦女仍負載許多不合理的包袱,開自由風氣之西洋尚且如此,那保守的東方女子,又受到如何的待遇呢? 有興趣者從《小腳與西服》一書中略可窺見,這本書主要描繪2位女性的故事,其一就是民國初年開風氣之先,被大文豪徐志摩逼著離婚的元配張幼儀,及其成長於西方世界的姪孫女張邦梅,將不同年代的2位中國女性所遭遇的難題與困境,作深入詳細的描述、對比與剖析。

 


 

大家印象中徐志摩才氣縱橫,係近代中國文壇舉足輕重的人物,而提及前妻張幼儀,多半就一知半解,徐志摩15歲時奉父母之命與14歲張幼儀成親,後來因追求林徽因而捨棄她,徐志摩自詡為新時代青年,一直鄙視和冷淡她的妻子,並以「纏過的小腳」和「西式服裝」來形容兩人的不匹配(此亦為這本書名的由來),其實張幼儀雖然出生於中國婦女守舊與傳統的年代裡,但是她並沒有裹小腳,家中共有8個兄弟和4個姊妹,她的父親非一介鄉流,高瞻遠矚的將兒子一一送往海外留學,二子張嘉森歸國後曾在國民政府歷任高官,四子張公權曾任中國銀行董事長,但其父卻抱有「女子無才便是德」重男輕女的觀念,這也正代表自古傳統中國父母根深蒂固的錯誤想法,女孩子讀那麼多書做啥? 遲早都要嫁人,在他的父親眼裡只算計有8個兒子,從不提有幾個女兒。

 

 

所以既沒有相同的讀書機會,更沒有婚姻自主權,男子可於成婚後繼續完成學業,再追求自己理想的工作,女子便應主動放棄學業,依照父母所挑選對象,循規蹈矩的嫁為人婦,秉持「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所以張幼儀在嫁給徐志摩之前,雖然有強烈求知慾,但短暫讀了幾年書外,並未有如己所願太多的讀書機會,而徐志摩一開始就對她有成見,先不論感情成份與文人的浪漫情懷,,一位父母所撮合的鄉下妻子,對想走在崇尚自由戀愛和新思潮最前端的他而言,是多大的諷刺,沒想過靜下心來正眼瞧瞧與他一樣是傳統枷鎖受害者的小女子,更別提鼓舞她掙脫藩籬,和他一樣勇於接受教育洗禮和海闊天空追尋理想,所以徐志摩其實是自私的,而張幼儀除了不幸擁有一位重男輕女的父親,更嫁給一個有大男人思想自以為是的男人,徐志摩以她的中國傳統婦女的忍氣吞聲、委曲求全與痛苦犧牲來成就自己所追求的幸福與自由。    

                                                                                                                                                                     
L.sf寫於2008.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