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漫談40~周瑜(上)

2008122011:23

 

 

“孔明”金城武和“周瑜”梁朝伟都是忙人
 

 

周瑜(上)
 

今天要談的是三國時代傳奇英雄人物之一,周瑜是也,人說諸葛亮神機妙算,而周瑜運籌帷幄膽識過人,治軍嚴謹護民如子,兩人一見如故私交甚篤,才智學識不相上下,均為不可多得國之棟樑,千年來卻常遭後人拿來相提並論,並以「瑜亮情結」來形容能力相當者彼此相輕、暗中較勁和勾心鬥角,其實這對周瑜和諸葛亮都是不公平的,或許實情並非如此,三國史料也未見任何有關彼此相嫉的著墨,然話說回來,不論是否天妒英才讓周瑜英年早逝,也不論周瑜是否真有滿腹經世治國之略,如果他真的可以多活幾年,或許真能改寫三國時代和中國歷史,至少對日後諸葛亮的大放異彩有很大影響……..

羅貫中以小說家的筆觸於《三國演義》裡,將周瑜描寫成易受激將長呼短嘆、心胸狹小、自怨自哀、深受瑜亮心結所苦,但從《三國志吳書周瑜傳》中有關程普與周瑜間的記載,這種說法應可不攻自破,自古心懷大志者,均深明戰場上見真章,勝敗乃兵家常事,今之朋友亦可能為明日敵人,古今皆然,周瑜和諸葛亮亦敵亦友,英雄惜英雄,只因各為其主,所以當諸葛亮得知周瑜死訊,不顧危險和劉備的勸阻,連夜備辦祭品,趕來江東弔祭。(雖然有人說他是猫哭耗子或是為探江東虛實而來)他一進靈堂,就伏在棺木上放聲大哭,聞者無不動容,諸葛亮悲痛欲絕地說:「公瑾此去,天下再無知我之人了!」並非說:「公瑾此去,天下再無勝我之人了!」不管他是不是真心誠意,我想諸葛亮也非如此卑鄙之人,實為痛失一人間奇才而傷感吧!
 

周瑜在江東的主要功績

1.扶助孫策 立基江東

2.擁立孫權 忠心不二

2.中流抵柱 力主抗曹

3.赤壁鏖戰 名揚四海

其中尤以赤壁之戰為其一生最重要和輝煌的功勳,赤壁一役吳蜀聯軍的總指揮者是周瑜,並非諸葛亮,周瑜展現其卓越沉著的智慧與勇氣,運用奇謀以寡擊眾,且是中國歷史上首開以水軍為立國之本的人,連帶影響此役勝負之關鍵,奠定三國鼎立的格局,讓江東得以偏安的最大功臣。再試舉以下二篇史載,讓大家更清楚周瑜冷靜果斷的智謀與未竟之志的憾恨。


(一)  周瑜阻孫權遣質議

(漢獻帝建安五年曹操擊敗袁紹後,兵威日盛,建安七年下書要求孫權遣送一子到許昌當人質。孫權召群臣會議,張昭、秦松等猶豫不能決,孫權意不欲遣質,便私下和周瑜到吳國太面前商議,周瑜遂發此議。後吳國太對孫權說:「公瑾議是也。公瑾與伯符(孫策)同年,小一月耳,我視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遂不送質。)

「昔楚國出封於荊山之側,不滿百里之地,繼嗣賢能,廣土開境,立基於郢,

遂據荊楊,至於南海,傳業延祚,九百餘年。今將軍承父兄餘資,兼六郡之眾,兵精糧多,將士用命,鑄山為銅,煮海為鹽,境內富饒,人不思亂,汎舟舉帆,朝發夕到,士風勁勇,所向無敵,有何偪迫,而欲送質?質一入,不得不與曹氏相首尾,與相首尾,則命召不得不往,便見制於人也。極不過一侯印,僕從十餘人,車數乘,馬數匹,豈與南面稱孤同哉?不如勿遣,徐觀其變。若曹氏能率義以正天下,將軍事之未晚。若圖為暴亂,兵猶火也,不戢將自焚。將軍韜勇抗威,以待天命,何送質之有!」

 

(二)  周瑜絕命疏

(漢獻帝建安十五年十二月,周瑜西征巴蜀,行至巴丘,病發身亡。病重之際,寫了此疏給孫權,交待遺言。)

「瑜以凡才,昔受討逆殊特之遇,

委以腹心,遂荷榮任,統御兵馬,志執鞭弭,自效戎行。規定巴蜀,次取襄陽,憑賴威靈,謂若在握。至以不謹,道遇暴疾,昨自醫療,日加無損。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誠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復奉教命耳。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靜,劉備寄寓,有似養虎,天下之事,未知終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慮之日也。魯肅忠烈,臨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儻或可採,瑜死不朽矣。」

 

                                                                                              
L.sf寫於2008.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