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漫談73~匈奴

2009060911:13

 

 


李廣飛將軍/圖片源自static.zongheng.com

 

匈 奴

據追溯匈奴可能是夏朝遺民,在商朝時逃至北邊,繁衍成後來的匈奴,開始侵擾邊境,戰國末年趙國名將李牧一度掃蕩匈奴,至秦時蒙恬領30萬大軍曾收復河套,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入漢後雙方的激戰達到沸點,漢高祖劉邦親率32萬大軍討伐,迎戰40餘萬冒盾單于鐵騎部隊,被圍困七晝夜,幸九死一生,及漢武帝即位更開啟漢匈征戰最白熱化時期,當時武帝麾下征戰武將如雲,如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貳師將軍李廣利、一門虎將的李廣、李敢、李陵等等,締造漢軍掃蕩平息胡奴最輝煌的時期。

 

從前的中國歷史文壇有一門三傑,即三蘇之蘇洵、蘇軾和蘇轍,名噪一時引為佳談,而在攻城掠地流傳千古的武將裡也有一門英烈,除楊家將外,當屬三李即李廣、李敢和李陵,他們是西漢抵禦匈奴的剽悍鐵騎將領,本書即以此祖孫三代英勇與匈奴周旋征戰的故事為主軸,大漠風沙中寫下千古名將的血汗與豪氣,卻也灑下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悵惘與清淚……..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渡陰山

 

王昌齡《出塞》這首詩即傳神描述漢武帝時讓匈奴十分畏懼和敬重的飛將軍李廣,李廣出生入死,年輕時即投身軍旅,前後參與討伐匈奴七十餘次大小戰役,性格豪爽視麾下眾兵如親,深得軍心卻無法贏得君心,空有馬上功夫和屠龍刀,卻因漢武帝親信大將衛青和霍去病的崛起而抑鬱不得志,漢武帝認為李廣的天命與時運不佳,屢次苦戰匈奴總是功虧一簣得不到最後的勝利,所以不願其累及衛青,不再讓李廣隨軍,李廣不厭其煩的數度請命,加之在軍中的聲望高,漢武帝不得已准命,但交代衛青絕不許李廣做前鋒,這在李廣急欲洗刷前次因張騫援軍遲到,而錯失擊潰匈奴主力大軍的恥辱,無疑又下了一記悶棍,他在營帳中不死心的對衛青據理力爭,衛青不肯收回成命的把他遣至右軍,但李廣卻私下抗命,領軍暗自尋找匈奴主力,因而延誤與大軍會合的時機,依軍法送京審判,一代名將憾恨不能完成掃蕩匈奴的心願,待罪之身自刎以明其志。

 

李廣其子李敢,平時即追隨其父左右,也練就一身打仗的好本領,李廣一生征戰始終未能因功封侯,李敢卻在其父自殺身亡之際,因被調去成為霍去病大軍之主力戰將,大敗敵軍建立戰功而被封為關內侯,他在喪父的感傷中喟嘆父親一生戎馬卻落得如此下場,暗中密謀待衛青和眾人一次圍獵行動,慌亂中以箭射中衛青左臂為報父仇,衛青知其意圖並未苛責而釋放,然霍去病卻不能釋懷的也利用一次狩獵機會,去之而後快,一位沙場大將因此葬送於恩怨的糾結中。

 

李陵是李廣長兄的遺腹子,有祖父和叔叔的遺風,允文允武亦善於騎射,天漢二年李廣利奉詔北伐匈奴,李陵承載父祖的未竟之志,不欲效命李廣利麾下,另自動請纓願以寡擊眾,用五千步兵來橫掃單于王庭,因年少氣盛得罪了接應軍將領路博德,連負責各路兵馬後援的公孫敖也不肯撥出馬匹給李陵,及至浚稽山遭逢匈奴主力軍,孤力無援的被三萬敵軍圍困,困獸之鬥漢軍傷亡慘重,又遭軍侯管敢投敵出賣軍情,兵敗如山倒,李陵見大勢已去,大呼:「我沒有臉回去見陛下!」被迫詐降。漢武帝命公孫敖率軍搶救李陵,公孫敖無功而返,還誤信匈奴俘虜,報告武帝李陵已順服敵軍並協助匈奴對抗漢軍(其實俘虜所言是指另一叛將李緒),漢武帝怒殺李陵全家,李陵在塞外知悉,痛心疾首和心灰意冷,棄詐降而徹底投降匈奴。

 

這祖孫三代的際遇似乎都來得不順遂,即使空有一身的戰鬥本領、堅強的意志和報效朝廷的決心,卻不懂人際往來,不得皇帝歡心和朝臣支持,善戰者雖求戰,卻往往擺脫不了一些不戰之罪,或受一己不能操控之人為因素(讒言或失勢)所左右。漢武帝原就對邊疆將士要求嚴格幾近刻薄,像對李廣利嚴苛亦同,當年李廣利奉命率數萬大軍赴大宛奪取汗血天馬,不料在郁成城慘敗,又無補給只得退兵,在大漠裡掙扎一個月,好不容易退回玉門關下,守關將領竟然奉武帝之命閉門放箭「未達成任務之前,不得進入玉門關」李廣利只好頹喪的帶領殘兵暫棲敦煌去了….戰勝時是加官晉爵封侯拜將,若下回不幸戰場失利,功名利祿來得快去的更快,披頭散髮著白色囚衣坐在囚車上等待殘酷刑罰,更有甚者累及家人或誅殺九族,此即這些驍勇善戰的武將們的迷思和無可奈何的天命啊!    

                                                 
 L.sf寫於2009.6.9

 

Ps.《匈奴》/張國立/皇冠叢書/第2屆皇冠大眾小說獎首獎作品

    轉貼圖片非商業用途,將於數日後移除,Thanks!

          http://www.denguang.com/html/41/n-188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