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孔子》致中國讀者/井上靖
我晚至七十歲才讀《論語》,為之傾倒,到八十歲又將《論語》編成小說,就是這一部《孔子》。
無論是執筆階段,還是創作前研讀《論語》階段,我的心情始終很愉快。
按理說,在初、高中總會背一兩句「子曰」,我卻沒有這種記憶,可見和《論語》生來無緣。只是到了人生最後衝刺的階段,一個偶然的機會翻閱《論語》,立即被孔子的言語所吸引,耽讀入迷。這十年來愛不忍釋,自由馳騁於《論語》的天地之間,不僅毫無倦意,而且漸入佳境。
我從書本上結識許多《論語》學者、「孔子」專家,受益匪淺。這種《論語》入門法恐怕並非唯我獨具,六、七十歲的人讀《論語》,大抵和我一樣,都成為《論語》的俘虜。我深感《論語》中孔子對人生的見解裡,以具有神奇魅力的韻律的現代式語言蘊藏著全部理想和感受。它深深地打動我們這些即將對人生進行總清算的老人的心。
而且,孔子的論點有的以詩歌形式、有的以隨筆形式、有的以與弟子之間展開的戲劇性的生活場面形式表達,從這一點來看,《論語》實在無微不至地考慮到讀者的情緒變化,使他們不至於感到枯躁、無聊、厭倦。
不言而喻,這些言論籠罩著二千個城邑國朝滅夕亡這種亂世的氛圍,同蕩著一種獨特的、地動山搖般的聲音和韻律,這無疑是當時活著的人們或者想活下去的人們對蒼天大地的控訴與呼喊。《論語》畢竟不是一部史書,我們也許可以從中聽到孔子在亂世中的吶喊,但無法找到這個時代的任何歷史記載。
我覺得,如果把舞台置於春秋亂世這個大時代背景,再讓孔子一行登台表演,那麼孔子、子路、子貢、顏回以及其他弟子都會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地以各自符合歷史時代的風貌與姿勢出現在觀眾面前。而在這歷史中產生的孔子言論以及孔子與弟子的問答就必然具有活躍的生命力。所以,《論語》裡每句話的背景都反映出歷史的風雲,可謂歷史的產物。
孔子是怎樣一個人?如何評價他的人格、教養?我以為可以歸結為一句話,孔子是亂世造就的古(公元前)學者、思想家、教育家。
Ps.本文擷自《孔子》/井上靖著/劉慕沙譯/時報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