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漫談94~我看井上靖的《楊貴妃傳》

2009111111:11

 

 

我看井上靖的《楊貴妃傳》


很多年以前曾看過南宮博寫的楊貴妃,若說高陽專精於清史,南宮博則可謂研究楊貴妃的專家,他曾先後撰寫許多部有關楊貴妃的著作,胡適曾讚揚南宮博的寫作手法高明,日本也有人稱譽南宮博是「現代中國歷史小說第一人」,但今天我要談的則是由日本作家井上靖寫的《楊貴妃傳》

事隔多年....印象中南宮博寫的楊貴妃故事性極強,楊貴妃十七歲嫁予壽王,二十二歲在驪山溫泉被唐玄宗召納,正值唐朝盛世開元之治時期,南宮博的書中可以強烈感染盛唐紙醉金迷的繁華榮景,讓人不禁隨文字融入虛幻的海市蜃樓,一切皆如此自然而然的順理成章,而井上靖則將楊貴妃與唐玄宗初遇的這段風花雪月的盛景,短暫抽離浮面轉深入著墨唐玄宗與楊貴妃的心靈側寫,開元二十八年,唐玄宗當時五十六歲,已執政三十年,海內昇平國泰民安,無烽煙四起且政通人和,照理說應是這位即將步入老年的盛世君主高枕無憂之時,井上靖卻在皇帝初次擁著美人同床共枕之際,讓玄宗屢屢半夜從床上驚醒,高聲大喊高力士來到榻前,一而再再而三,一有風吹草動就杯弓蛇影的難以安枕,他已處於權力的最頂點,國力強盛外患消聲,卻陷入一種無名的恐懼,蒼老、孤獨和不安,隨時憂心覬覦的不測,讓陪侍在一旁的楊玉環驚訝的難以想像,萬萬人之上的最高權力者,卻有著不欲人知的惶恐與惴惴不安,似乎也預埋山雨欲來風滿樓的伏線…..

提及這位傾國傾城的楊美人,自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約略能清楚她的傳奇一生,楊貴妃在開元二十八年十月應召入宮,天寶四年被冊立貴妃,在馬嵬坡兵變被逼縊而亡,從二十二歲到三十八歲,正是唐玄宗執政由盛轉衰的蛻變時期,她的心態轉折也是井上靖這部小說的一大重點,從一位少不更事受寵入召的絕色美女,漸漸走入權力中心的氛圍,初嚐權力左右生死與成敗的無上滋味,然後逐漸迷失在攏絡勢力和驅逐威脅的爭權奪利中,〈長恨歌〉裡吟誦她集三千寵愛於一身,這絕非僅是李三郎專心一意的迷戀即能達成,更參雜楊美人如何暗地運用日益成形的地位掃除異己整飭後宮,如何將梅妃一路逼退置之於死地,如何以裙帶關係壯大楊氏一族的政治勢力,相輔相成的來鞏固她的地位。

話說中國歷史上皇帝身邊多的是這樣的女人,如果天下太平沒有內亂或外患來攪局,楊貴妃遠遠不及呂后的殘暴,更比不上武則天驚天動地的才幹和心思,頂多落個外戚干政的罪名,大家卻把安史之亂的罪過全算到她頭上,她算是背了一個永世不得翻身的黑鍋,又不是她逼唐玄宗非看上她不可,又不是她叫唐玄宗不得上早朝,真是險坡下被硬推出去宰了的替罪羔羊,難道唐玄宗都沒有錯嗎?唐玄宗晚年就像秦始皇和漢武帝,長期放眼天下再無驚濤駭浪,頓感空虛和惶惑,一種再也無法締造更高成就的悵然所失,漸漸失去鬥志和政治的敏感,開始迷信道教追尋長生不老之術,整個心態的老化、轉變和頹廢,明顯的呈現在政治上的決策,過度信賴外族的邊疆大將,導致胡人和漢人武將比例日漸消長,終養虎成患,但當爛瘡終於爆發時,大家卻把是非功過全歸疚於楊貴妃的頭上,縱然身為宰相楊國忠應負起政治上的責任,然楊國忠其實早已再三提醒唐玄宗應防備安祿山的叛變,卻和楊貴妃等楊氏一族全成為此內亂下被清算的犧牲品……..

此書除楊貴妃和唐玄宗千古流傳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外,也提供從歷史人物來探索這段史實變化的角度,更可以深入去想像和感受歷史人物的心態與潛藏的思維脈絡,看故事外更深入心理的剖析,頗值得一讀。

                                                 
L.sf寫於2009.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