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漫談133~史博館〈群英再起-大三國特展〉

2010061110:00

 

史博館〈群英再起-大三國特展〉

「三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特別的年代,千古歷史長河,三國時代不過百餘年,卻對我國傳統文化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以三國為題材的創作,對於後世的史評、戲劇、小說、書畫、工藝,甚至於現代的電影、漫畫與電玩等,提供了源源不絕的創意與靈感,讓三國文化歷久彌新且充滿魅力。

「英雄再起—大三國特展」重新集結了來自中國32家博物館,共146件珍貴文物,其中60件以上屬於中國一級國家文物,展品涵蓋了青銅器、畫像磚、書畫、印章、陶瓷、漆器、金器、銅器、木雕、現代工藝等精品其中包括用二千多片玉片和銀絲編織而成的「銀縷玉衣」,明朝四大家之一仇英所繪的「赤壁圖」,高170公分,英姿勃發的「關羽銅座像」等等,同時亦搭配電影《赤壁》的戲服道具,結合最新的科技影像技術,超越以往大眾對「既有三國」的認知!以下是一些精選展品介紹。

本器為99件銅車馬儀仗隊俑之中的「銅主騎」,四足站立,昂首翹尾,未見有鞍(或已失),兩側尚存「障泥」各一片,其上敷粉,墨繪奔馬及雲氣紋,邊有紋飾。在馬鞍與馬鐙未被證實發明的東漢時期,此件銅主騎背上的障泥更彰顯其高貴與特殊的地位,東漢三國軍隊以騎兵機動能力最強;騎兵已能在馬上拉弓射箭,此時馬亦披上了鎧甲。曹操所擁有的鐵騎部隊與當時涼州的騎兵是當時最大限度利用騎兵的軍隊。據《漢書》載,西漢武帝為了遠征匈奴,開拓疆土,派將軍李廣利發兵西域,進行了長達四年的戰爭。武威因「涼州畜牧甲天下」成了良馬交易、繁殖基地。後人有「涼州大馬,橫行天下」之說,三國演義呂布所擁有「赤兔馬」正是西涼名駒的代表。因此,在本批銅車馬儀仗隊的發現,讓人更能想像當時鐵騎大軍的威儀軍容。

本俑採泥質紅陶,俑器中空,模製成型,在人物動作及面部表情的刻畫方面極為傑出,以大幅度的動態和豐富的表情展現說書人的幽默神態,富有濃厚的民間生活氣息,反映了說唱這種藝術門類最遲在東漢已經產生並趨向成熟。

整體塑造誇張豐富的表情,成功的使用造型的雕刻以及貼付的技巧相當地成功,並無繁瑣雕琢之綴,重在傳神,質樸自然,雖為漢代無名藝術家之作,卻堪稱是東漢雕塑藝術的絕佳精品,多次編入中外美術史教科書中,在中國美術史上有重要價值。

 

 

銀縷玉衣又稱玉匣,古代人喜用玉隨葬,並認為可以保護墓主升仙屍體不朽,漢代的喪葬用玉發展可謂到了極點。歷代以來盜墓猖獗,更由於中國人喜玉,使得漢墓出土的玉衣數量稀少,完整者更屬難得。因曹操後來主張薄葬制度,故依據墓葬規格與年代推測,本墓可能為曹操祖父曹騰或父親曹嵩的墳墓。本件玉衣共分頭部、上衣、手套、褲筒、鞋子五部分,用玉片和銀絲編綴而成,工藝複雜,製作考究,整個玉衣共用了2464塊大小不等的玉片,顯現古代製造技藝的巔峰。
樹座為紅陶綠釉, 上塑「天祿」、「辟邪」二神獸,樹身為青銅質,由樹幹、樹葉和朱雀組成。樹幹分六節,上掛大小葉片64片。小葉片分別插在大葉片兩側。大葉片分三種造型:一是桑葉狀,長22cm,上鑄「五銖」9枚和西王母座像,仙人騎驢、狩獵等圖案;二是松柏狀葉片,上鑄「五銖」5枚,西王母座像等;三是小葉片,上鑄「五銖」3枚,樹梢為一展翅朱雀。該樹採用失蠟範鑄,造型精美,工藝精湛。同時也是東漢四川地區墓葬中特有的器物,具有高度的藝術研究價值。


 

 

本幅織錦包首,題箋「仇十洲赤壁圖」,引首灑金箋,文徵明題隸書“赤壁遊”。綾裱,畫心以石青、石綠為主色調,畫蘇軾攜友泛舟夜遊赤壁,遠處山巒跌宕起伏,層層疊疊,若隱若現;近處險崖峭壁,青藤繞樹,紅葉點點;皓月當空,仿佛白晝,一葉小舟,上載主僕數人在水上漫遊。作者以極其細膩筆觸將一個秋高氣爽,月光如銀的寧靜夜晚融入於令人陶醉的詩情畫意之中。畫面佈局疏朗,用筆工細,色調淡雅清麗,技法高超,現為遼寧省博物館收藏。

本文轉載自全球華文藝術網  圖片來源/史博館

http://artnews.artlib.net.tw/56/490/%E7%BE%A4%E8%8B%B1%E5%86%8D%E8%B5%B7%EF%BC%8D%E5%A4%A7%E4%B8%89%E5%9C%8B%E7%89%B9%E5%B1%95.html

轉載非商業用途僅為推介好展,若不慎侵權,請於[email protected]留言刪除,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