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漫談149~清明上河圖

2011020609:28
 
 
 
 

春節賞名畫《清明上河圖》

  

過年期間抽空帶寶貝逛京華城,先在樓下美食街晚餐,再上5樓湯姆熊,讓老公陪孩子瘋遊戲機,我則信步晃晃,1樓琉璃工房外,6樓還有一小小藝廊,悠閒轉轉瀏覽許多中外複製名畫,藝廊老闆是個熱情的老先生,立即靠過來導覽解說,提到時下的教育欠缺美學薰陶和藝術的人生哲學,我點頭略表贊同,走到《清明上河圖》局部複製的展示圖,老先生開始精采講解這幅中國名畫的精髓和相關典故,一開口即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我們接著討論起汴京(今開封)的歷史演變過程…………..真是讓我受益匪淺,深深感謝。

要欣賞這幅以北宋汴梁為主軸的名畫《清明上河圖》,就不得不先瞭解和追溯開封的歷史淵源

 

開封

簡稱汴,位於中國河南省豫東平原的一個地級市,歷史上曾用名有大梁、汴州、汴梁、東京汴京等。先後多次遭逢嚴重水患,現在的開封是在地面6-9以下北宋東京城遺址上重建。

傳說中,春秋鄭國國君鄭莊公鄭邴在此築城,取開括封疆的意思,命名為開封。開封在歷史上曾有無數政權在此建都,有「開封古城,十朝都會」之說

戰國前期,魏惠王九年(前362)遷都於此,建「大梁」城。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也先後在此建都。北宋汴梁時,人口過百萬富華甲天下,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蔡京等幾代宰相傾全國之力營造了一個美崙美奐的人間仙境,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金國侵佔北宋後,稱為「汴京」。

南宋初年,范成大出使金朝,經過汴梁時,曾有繁華落盡已如塵煙,「新城內大抵皆墟,至有犁為田處。舊城內麓布肆,皆苟活而已。四望時見樓閣崢嶸,皆舊宮觀寺宇,無不頹毀」

貞祐二年(1214),金宣宗為避蒙古軍鋒,曾遷都「南京開封府」。明太祖洪武年間,朱元璋也一度把開封定為「北京」。

(資料轉載自http://zh.wikipedia.org/zh-tw/%E6%B1%B4%E6%A2%81)

 

清明上河圖

我想大家曾在台北故宮,甚或北京故宮看過不同版本無數回了,收藏在北京故宮的《清明上河圖》,係北宋畫家張擇端的作品。描繪清明時節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和自然風光。往來行人衣著與神情各異,其間還穿插各種活動,有正店建築,也描繪當年的民生。宋徽宗酷愛此畫,用「瘦金體」親筆在圖上題寫「清明上河圖」五字。該畫作名氣大,歷代多有畫家臨摹。曾多次被私人收藏,民間仿製品不少,由於真跡並未落款,以致真偽難辨。北京故宮寶藏的畫作係官方認定的真品,畫高24.8公分 ,長528公分 ,畫高與畫長均較台北故宮《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小許多。

《清明上河圖》畫卷反映了公元十二世紀當世第一大城北宋京城開封的熱鬧場面。以精緻的工筆記錄了北宋末葉、徽宗時代首都汴京(今開封)郊區和城內汴河兩岸的建築和民生。該圖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和自然風光。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于變化的畫面中,畫中人物500,衣著不同,神情各異,其間穿插各種活動,注重戲劇性,構圖疏密有致,注重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圖分為三個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霧中,掩映著幾家茅舍、草橋、流水、老樹、扁舟 。兩個腳夫赶著五匹馱炭的毛驢,向城市走來。一片柳林,枝頭剛剛泛出嫩綠,使人感到雖是春寒料峭,卻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頂轎子,內坐一位婦人。轎頂裝飾著楊柳雜花,轎後跟隨著騎馬的、挑擔的,從京郊踏青掃墓歸來。環境和人物的描寫,點出了清明時節的特定時間和風俗,為全畫展開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碼頭:
汴河是北宋國家漕運樞紐,商業交通要道,從畫面上可以看到人煙稠密,糧船云集,人們有在茶館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飯鋪進餐的。還有"王家紙馬店",是掃墓賣祭品的,河裡船只往來,首尾相接,或纖夫牽拉,或船夫搖櫓,有的滿載貨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緊張地卸貨。橫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規模宏大的木質拱橋,它結構精巧,形式優美。宛如飛虹,故名虹橋。有一只大船正待過橋。船夫們有用竹竿撐的;有用長竿鉤住橋樑的;有用麻繩挽住船的;還有幾人忙著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過。鄰船的人也在指指點點地象在大聲吆喝著什麼。船裡船外都在為此船過橋而忙碌著。橋上的人,也伸頭探腦地在為過船的緊張情景捏了一把汗。這裡是名聞遐邇的虹橋碼頭區,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名副其實地是一個水陸交通的會合點。

 

 
後段/熱鬧的市區街道:
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心,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香火紙馬等的專門經營,此外尚有醫藥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業,應有盡有,大的商店門首還扎“彩樓歡門”,懸挂市招旗幟,招攬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賈,有看街景的士紳,有騎馬的官吏,有叫賣的小販,有乘座轎子的大家眷屬,有身負背簍的行腳僧人,有問路的外鄉游客,有聽說書的街巷小兒,有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弟,有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男女老幼,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所不備。交通運載工具:有轎子、駱駝、牛馬車、人力車,有太平車、平頭車,形形色色,樣樣俱全。繪色繪形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總計在 五米 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五百五十多個各色人物,牛、馬、騾、驢等牲畜五、六十匹,車、橋二十多輛,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橋梁、 城樓等也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一幅描寫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現實主義的風俗畫, 具有很高的歷史价值和藝術水平 。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亦是精彩的版本,目前珍藏在台北故宮,畫幅縱35.6公分,橫達1152.8公分。由清宮畫院的五位畫家陳枚、孫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在乾隆元年(1736年)合作畫成,可以說是按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長之作品,再加上明清時代特殊風俗,如踏青、表演等等娛樂活動,因此增加了許多豐富的情節,如戲劇、猴戲、特技、擂台等等,畫的事物繁多,是研究明清之際社會風俗不可缺的材料。

 

《清明上河圖》各版本比較--台北故宮

 名畫大發現-清明上河圖--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收藏於台北故宮

 《清明上河圖》--收藏於北京故宮

 

本文源自:

http://www.chshs.tpc.edu.tw/resource/chinese/teachdata/index.html

http://cclookup.cctserver.com/school/QingMing2Shang4He2Tu2.htm

轉載非商業用途,僅為推薦名畫,若不慎侵權

請於[email protected]留言刪除,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