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漫談99~我看《賽德克‧巴萊》

2011101216:16
 
 
 
 
 
 

 

我看《賽德克‧巴萊》


一位年輕的台灣新銳導演,大膽選擇拍攝這樣題材,首度以台灣原住民的一段可歌可泣的史實來當電影的素材,且能流暢處理電影中大大小小的戰役場面,能拍出不同族群的深刻悲情和歷史沉痛,能有這般的卓越成績,能引起廣泛的注目和話題,真的是十分不容易,先給魏德聖導演大力的拍拍手。

 

經幾位格友熱情推薦和受到電影歌曲配樂的吸引,我分兩天進電影院好好欣賞了這部電影。大家應該都心中有數,《賽德克‧巴萊》主在描述發生於19301027日震驚全島的霧社事件,靈魂人物是泰雅族馬赫坡社的頭目莫那魯道,他聯合其他泰雅部族約三百多人起義抗日,分成數隊陸續襲擊日本人所在據點,並切斷所有對外交通及通訊設備。「台灣總督府」緊急調派各地之警察與軍隊進攻霧社鎮壓起義山胞。1029日日本人攻克霧社,抗日原住民分成兩線退守部落,莫那魯道率領其中一線於1031日在馬赫坡社與日人對決。到112日馬赫坡社被日人佔領後,起義原住民退入山中苦戰;為了避免消耗糧食,並且讓勇士無後顧之憂和日人對抗,婦女們帶著幼童一起上吊自殺。對日作戰超過40天時,勇士們陷入飢寒交迫、彈盡援絕的窘境,莫那魯道見大勢已去,遂於妻兒死後,1930121在斷崖上持槍自殺壯烈成仁。(部分轉載自維基百科)

 

當我看到泰雅族婦女大敵當前,為保留糧食給戰士,一一上吊自殺的一幕,忍不住哭得淅瀝嘩啦,也不知在跟人家哭什麼,心中真的有被感動到,其實莫那魯道和眾多視死如歸的起義者一開始就明知這將是一場打不勝的戰役,從他口中說出的幾句話,就可以清楚表明當時泰雅族人心中的信念與精神,「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 「日本人比森林的樹葉還繁密,比濁水溪的石頭還多,可我反抗的決心比奇萊山還要堅定!」寧可驕傲的血祭祖靈,驅逐異族奪回獵場,也不願受奴役屈辱的活著。

 

霧社事件就像發生在2400年前西方希臘時期的斯巴達三百壯士,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於色摩比利山隘口溫泉關,展現無比堅毅勇氣誓死抵擋排山倒海而來波斯大軍,也如同美國西部拓荒時期與印地安人發生的無數慘烈戰爭一樣,都有一段慘絕人寰失去家園硬生生被併吞的血淚史。他們都是為重拾被踐踏的尊嚴和護衛原有生存空間而英勇犧牲。其實不只是日本人對原住民同胞的高壓逼迫和趕盡殺絕,漢人不也是如此,起初的開墾侵佔,一樣也曾嚴重破壞和威脅到原住民原有的生存空間,這些都是不容抹殺的傷口,但回顧歷史應旨在省思,透過電影傳達更深一層意念,不是加深仇恨或族群對立,而是追求更多的理性與和平,應多關懷在這塊土地上的弱勢族群,不僅是原住民,而是所有正處在陰暗角落需救助的同胞,最後還是感謝魏德聖導演,他拍出了一部值得肯定的好電影。

                                           

 

賽德克‧巴萊/看見彩虹

http://www.youtube.com/watch?v=3uwYMjsRx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