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圖說故事113~莫內花園(一)

2011042215:24
 
 
 
 

昨日到花博觀賞2場演出,上午抽空瀏覽北美館各展,包括廖繼春獎十屆得主的精采聯展,下午3點多二度回到北美館,專程來欣賞〈莫內花園〉特展。每回看大展,就抱著來上一堂精華版濃縮的藝術賞析,向來不喜歡語音導覽,偏好臨場的專人解說,有疑問時可當場提出解惑,一到展場正好遇見兩位教授帶著一群學生導覽,教授講解過程中提到這群學生80%都有在創作,我猜應該是某大學美術系西洋藝術史或藝術鑑賞之類課的校外教學,就搭順風船一路跟著聽解說…….…..在欣賞藝術浩瀚領域裡,水永遠都不可能裝滿,始終要抱持一顆學習和聹聽的心。
 

來賞莫內花園前,假想即將和一位優雅的美女在蓮花池畔愉悅的喝著下午茶,讓溫柔的陽光暖暖的灑在身上,印象中莫內的畫給我的感覺就是如此,這次觀展卻大幅改變許多想法,一種更深層的體驗,將會在莫內花園(四)娓娓道來...........
 

此次特展展品商借於法國巴黎瑪摩丹-莫內美術館(Musee Marm0ttan Monet,Paris)、蘇格蘭等地共32,年代自早期1873年到莫內逝世前1925-26,整個特展分為三大展區,分別是以莫 內對河流的眷念所創作的「河岸風光」、還有藝術家實踐美學理想的「花園一隅」、以及以睡蓮與池塘為題的「水景系列」
 

莫內的繪畫生涯分為二 部分,早年到處漂泊創作,晚年定居在吉維尼,此次展品多以莫內在吉維尼花園的創作為主。首先河岸風光,呈現6幅莫內描繪河岸散步、河畔風光等景象,其中年代最早的作品《在阿讓特港附近散步,60x 81c m1873這一幅,難得見莫內將人物形象畫在風景圖中,將第一任妻子卡蜜兒與長子、友人在巴黎西北郊區港邊散步的情景主題入畫。還有著名的白楊樹系列作品《艾普特河岸的白楊樹, 81.8x 81.3c m1891、旅遊荷蘭時的作品《荷蘭的鬱金香花田,54x 81c m1886等。
 

另外在「花園一隅」主題,則展出9幅莫內在吉維尼花園中栽種的各色植物、及園內景觀描繪,包括紫藤、鐵線蓮、鳶尾花、垂柳、玫瑰花、莊宅、日本橋等,年代多以1918年後到逝世之前作品,明顯看出莫內的畫邁向抽象的邊緣,有一種生動的活力。第三個主題「水景系列」則是展出17幅以睡蓮為主題的畫作,為這次展覽最受矚目部分。

 
 

在阿讓特港附近散步(Promenade near Argenteuil) 1873

 

「印象派之父」莫內在濱海城市長大,對於大自然,尤其是天空、水景與花卉特感喜愛。位於巴黎遠郊的阿讓特港,在十九世紀透過鐵路的興築與巴黎相連,是巴黎人度假的好所在。莫內早年阮囊羞澀,為撙節開銷,曾聽從馬內建議,帶著妻、兒在阿讓特港居住過一段日子,親手建造一個美好的家園。

這幅「在阿讓特港附近散步」作於一八七三年,是台北市立美術館「莫內花園」特展裡,年代最早的一幅畫。畫中主角分別是莫內第一任妻子卡蜜兒、長子尚及莫內友人。

畫面中,三個主人翁面向觀眾緩緩而行,卡蜜兒和友人各自撐著一把洋傘,並置在畫面中央。她的裙擺揚起一角,周遭圍繞著紅、藍、黃、粉紅、淡紫和綠色調的花朵。人與自然和諧對話、合而為一的意境,讓人感受到莫內此刻的幸福。

 

(本段轉載自聯合報@ http://udn.com/)
 

艾普特河岸的白楊樹/莫內巔峰時期作品


莫內對光線照在自然物體表面時所引起的持續變化深感興趣。 一八九一年前後,莫內先後就「乾草堆」、「白楊樹」等為主題創作系列畫作。莫內展現如科學家般的實驗精神,在一天之中的不同時刻研究同一地點光影的變化。

為了詳加研究白楊樹,莫內在創作過程中,遇有人要砍伐白楊樹時,還曾不惜血本買下白楊樹。一系列的「白楊樹」,大約有廿幅左右,他是以種植在艾普特左岸、隨時有可能被人砍伐的白楊樹為「模特兒」。這些種植在公有地上的白楊樹,長到 十公尺 高就可以砍伐;莫內在畫這系列畫作的時候,為了保住他正在研究的對象,與當地木材商共同買下白楊樹。

得手後,莫內火速畫出在晨昏、陰晴及不同季節氛圍下的白楊樹。光線瞬息萬變,在短短幾分鐘內,白楊樹葉面受光程度就不一樣。莫內只能盡其所能以快筆創作,只要光線一出現變化,他立刻在新的畫布上描繪出另一個光線氛圍下的白楊樹。

北美館「莫內花園」特展,借自蘇格蘭國立美術館的「艾普特河岸的白楊樹」,是莫內在巔峰時期所作。呈現他以「像是在跟西沉落日競賽般的速度」,巧手捕捉而得的魔幻光影與繽紛色彩。

在這幅畫裡,莫內以流暢明快的筆調,描繪密植在岸邊濃綠白楊樹、白裡透紅的雲彩與藍天;而河面如同一面大鏡子,映照出筆直的樹幹、綠蔭與雲彩,水天共一色,如協奏曲般和諧。

(本段轉載自聯合報@ http://udn.com/)